傅在村里留三日,后面就去别村了,想学的得抓紧,现在要是不学,以后想学了,也不打紧,去府城衙门旁边的学堂能学,学堂名叫职业技术学院,那儿也是免费的,谁家要是想学门手艺做买卖,就送家里孩子过去学。”
职业技术学院自然也是奕瑾提出要办的。
现在才开始办,里头教的种类不多,除了教做豆腐、米糕,还有教做肉包子的。
府城那么大,不怕学的人多,东西南北四块区域,不愁东西卖不了,村里人学了,就算只在村里卖,也能挣钱的。
说完了这些,田勇又拿出来小番茄苗,因为是活的植株不好带,就只带了两盆成熟的,其他则是二十株小苗,几包种子,还有几筐采摘了的小番茄。
小番茄同样分给大伙吃了。
量也不多,一人两颗,就这还有人没分到,大家就匀一匀,分着吃,最后大部分人都只吃到了一个。
“这小番茄大家也都种上,咱们村是第一批试种的,种子和苗都免费,若是种出来了,留着自己吃,或是拿去府城卖都成,卖了钱都是你们的。”
小番茄的口感又酸又甜,有点儿脆但是又沙沙的,真是太好吃了!
田勇说完,立刻就有人喊着要种玉米和小番茄。
为啥不种?
都是吃的,而且种子还不收钱,也不上税!
刚才也都吃过了,是真好吃!
怕种不好?
那也没事,又不亏,都是地里刨食,谁没几把子力气?顶多就是费点儿功夫都照看照看,那万一能种成呢?家里不就又多了几亩田的收成?
这道理谁都懂,而且人家农官亲自来送种子,还说要在村里住下,专门记录玉米和小番茄的长势,那肯定能种成!
要是生虫什么的也不怕,有农官呢!
再说了,就是种坏,也不犯法。
种,都种上!
大家热情高涨,村长便让到他这儿登记,种子虽是免费的,也不能没个限制瞎给,得按各家各户人数,还有荒地的亩数来。
“我家还有两亩地没种上,就领两亩的玉米种子,再在屋后头种上两分地的小番茄。”
玉米是粮食,小番茄可不算,听农官说小番茄能炒菜,那就少种点自家吃就行了。
“我家人多,吃的多,我们能开荒,回头开四亩地,领四亩地的玉米种子,番茄种个半亩地的吧。”
“我怕自家侍弄不好玉米,浪费种子,先种半亩地试试。”
半天时间,基本上家家户户都领了种子回去,隔天就开荒的开荒,种地的种地,没几日发下去的玉米种子都种下去了。
这几日大家除了种地,另一件事儿就是排着队去村长用石磨磨粮食。
点豆腐是门手艺活,那个不是人人都会,但豆浆简单,磨一磨煮一煮就能喝了。
豆子煮饭吃了容易胀气,现下能磨成豆汁喝,可就没那顾虑了。
还能做做米糕换换口味,也能磨小麦粉,到时候玉米下来,也能磨玉米面,这石磨是真的好用。
村里人吃来吃去总不过是杂粮饭杂粮粥,麦饼子,能多一样花样都是顶高兴的。
至于学做豆腐的手艺,下来几天又吃了农官带来的厨子师傅做的豆腐,村里还真有几家想学的,送了自家的半大孩子跟着师傅看了几天。
后来田勇带着师傅去隔壁村发种子,有两家的孩子跟着去了,主动跟着师傅给师傅打下手,俩人伶俐又勤快,真把这手艺学到了,也不去镇上卖,就在这附近几个村子里卖,生意都挺好。
不过那都是后话了。
推广种植玉米,就从荆州府周边的村开始,慢慢地向更远的村镇推广。
好在奕瑾记得,玉米也可以种几季的,现在来不及种,种秋玉米也行。
农官们的工作在江承砚的主持下,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奕瑾这边每天辨认百姓找来的植物,又认出来了芋头以及芝麻。
这两样都是好东西,芋头含淀粉高,能做主食吃,芝麻则能榨油,在奕瑾前世是着名的四大油料作物之一。
芋头和芝麻自然也是交给江承砚,让农官们试种后推广给百姓们种。
不过这事儿得慢慢做,毕竟农作物不比其他,种在地里需要时间生长,一时半会儿急不来的。
在这期间,奕瑾收到了三封来自京城的信。
这三封信是分两次先后送到的。
来得早的两封,是同一个信使送的,两封信分别署名左岩屿、沈意檀。
最后一封来迟一天,只有一句话,没有署名,信的末尾有一枚青龙印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