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该是属于那种有点急才,但做事毛毛躁躁,却又很偏执任性,不听人劝的脾性,不然也不会在大礼议和开矿之事上如此执着。
可就一天工夫数理化小皇帝就转性了?
怎么可能?
……
……
杨廷和回到内阁值房。
这边御马监太监韦彬前来传话:「杨阁老,太后娘娘懿旨……」
韦彬在正德朝,也是权势滔天的太监,在内府体系中兴风作浪。
如今跟他同样作威作福的太监,多已降职外调,而他依然平安无事,主要是他有着「拥立之功」。
再加上兴王府承奉司内的确没几个太监可用,就算朱四想培养自己人,也找不到那么多「人才」,只能在旧体系中找一些有一些对新皇有功还会办事的太监,留在身边暂时予以重用。
这也是为了安定朝中人心,尤其是皇宫老人之心。
之前被朱四用过的魏彬、萧敬,到现在还在任用的韦彬等,都是这个路数。
而韦彬作为内宫的老资格,多听命于张太后,没事帮张太后传个话什么的。
杨廷和结果懿旨,看完后面色阴沉,虽然懿旨上张太后对他这个首辅大学士很客气,但也婉转表达了要为君臣间充当和事佬的意愿,言外之意是双方放弃成见,劝说他以国事为重,不能让君臣不合。
「介夫,你……」
次辅蒋冕走了过来,很想知道懿旨到底是何内容。杨廷和却没有理会他,将懿旨合上,望着韦彬问道:「韦公公还有旁的事情交代吗?」
韦彬笑道:「杨阁老,朝中事务如今多为您主持,实乃我大明柱梁,谁都能倒,您不能倒啊……这是太后娘娘的原话,又言及陛下年少,亲政日短,望杨阁老以朝事为重,不要因一些小事而伤了君臣和气。」
捧加踩。
张太后既肯定杨廷和在大明朝堂不可或缺的地位,表明对他的支持,同样也指出你昨天在朝堂上的举动有僭越之嫌,不太容易为世人接受。
作为内阁首辅,你不能太执着于眼前那点蝇头小利,应顾全大局。
杨廷和很想说,若我这把老骨头不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,才不会阻止小皇帝「胡作非为」。
小皇帝现在做的事,看起来是为朝廷开阔了财路,但
这种破坏规矩天马行空的做派,一定会把朝廷带偏。
前面有个胡作非为的正德帝还不够,现在又要加个嘉靖帝?
大明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!
「太后娘娘还说,若是杨阁老有何看不开的地方,可以到仁寿宫向她请安,由太后娘娘亲自劝说。」
韦彬又放出一句。
意思是。
你若还放不下,太后就要亲自接见你,当面劝那就没意思了。
杨廷和道:「敢问韦公公一句,陛下昨天可有去拜会过太后?」
「这……应该没有吧。」
韦彬也不是很确定,认真思索了一下才道:「不过陛下倒是派人去跟太后娘娘知会过昨日之事,陛下似觉得,昨日有些冲动……其实要不是陛下有缓和之意,太后又怎会愿意从中牵线搭桥呢?」
「哦。」
杨廷和听到这里,心里总算舒服了一点。
难道真如毛纪所言,小皇帝被他一番强势言论给吓了回去?
早不退缩迟不退缩,这时候主动忍让,会让我杨某人陷入极大的被动啊!
你但凡强势一点,就算不是胡搅蛮缠,只要形成君臣长期争斗,那我就有信心把文官集团的心给拉回来。
但现在你服软了,我这个做臣子的继续强硬下去,那岂不是正应了别人对我的非议……说我欺君?僭越?不懂对帝王的尊崇?
韦彬道:「杨阁老,这样吧。太后娘娘在文华殿设宴款待几位阁老,到时陛下也会去,就当是和头酒……望几位阁老不要回绝。」
蒋冕本想多问两句,但听张太后态度如此坚决,一心要当和事佬,感觉这些举措简直是在往杨廷和身上扎针。
本能的,蒋冕装起了鸵鸟,当什么都没听到,回到案桌前继续拿起奏疏看。
杨廷和道:「不必了吧。」
「要的要的,几位阁老辅佐新君,劳苦功高,太后娘娘也不是单独设宴,就当时太后和陛下母子对几位阁老的犒赏,再请来几位朝中重臣作陪……既如此,咱家便回去跟太后娘娘说,一定会安排好这次宴席。」
韦彬的话明显有个进阶的过程。
杨廷和看出来了,这全是出自张太后的授意,若他表现出不想和解的样子,就把后面一席话说出来。
也算是很给他这个首辅面子了。